房屋检测鉴定之房屋抗震性能鉴定
房屋抗震鉴定依据和适用范围规定如下:
1、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
2、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委托方的要求,确定房屋的后续使用年限和抗震鉴定方法。
3、依据《蒸压灰砂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0:90进行蒸压灰砂砖砌筑房屋的抗震鉴定。
4、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5、根据岩土勘察确定场地类别,临近房屋的岩土勘察资料可作参考。
6、房屋抗震鉴定的适用范围:
1)接近或**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2)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
3)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4)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
一、齿连接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压杆端面和齿槽承压面加工平整程度,用直尺检测;压杆轴线与齿槽承压面垂直度,用直角尺量测;
(2)齿槽深度,用尺量测,允许偏差±2mm;偏差为实测深度与设计图纸要求深度的差值;
(3)支座节点齿的受剪面长度和受剪面裂缝,对照设计图纸用尺量,长度负偏差不应**过10mm;当受剪面存在裂缝时,应对其承载力进行核算;
(4)抵承面缝隙,用尺量或裂缝塞尺量测,抵承面局部缝隙的宽度不应大于1mm且不应有
穿透构件截面宽度的缝隙;当局部缝隙不满自要求时,应核查齿槽承压面和压杆端部是否存在局部破损现象;当齿槽承压面与压杆端部完全脱开(全截面存在缝隙),应进行结构杆件受力状态的检测与分析;
(5)保险螺栓或其他措施的设置,螺栓孔等附近是否存在裂缝;
(6)压杆轴线与承压构件轴线的偏差,用尺量。
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检测与复核。采用5M钢卷尺对梁、柱的截面尺寸及楼板厚度进行测量,并与原设计图纸进行比较复核,详见表8.3。现场复核结果表明,房屋主体结构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及板厚均与94版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主要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的调查。采用PS200钢筋探测仪对主要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数量(包括箍筋间距和纵筋数量)和保护层厚度进行调查,个别构件凿开混凝土保护层,采用0-200mm游标卡尺量测钢筋直径,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本次检测对部分区域构件进行测量,
二、混凝土强度检测
房屋整体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
根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位置及芯样特征参数、芯样抗压试验结果见表8.8。
钻芯检测结果一、二层混凝土强度值在29.8MPa~38.6MPa之间;三、四层混凝土强度值在26.1MPa~39.7MPa;四层以上混凝土强度在25.0MPa~25.5MPa,和94版设计图纸中的设计强度相比较,一~二层混凝土为C30、三~技术层混凝土为C25、四层以上为C20,混凝土强度等级基本是相符的,则抗震鉴定计算时可以按照94版图纸中砼强度取值。
一、房屋拟改造内容概况
(1)房屋东侧单体:
①每层现有的一梯两户改为一梯三户;
②一层办公室、房管室改成住宅;
③电梯洞口东西向宽度缩小350mm;
④楼梯出入口由室内改成室外;
⑤单体南北两侧增减阳台、空调板。
(2)房屋西侧单体:
①每层2轴楼梯处现有的一梯一户改成一梯两户;
②一层车库改成住宅;
③2轴处楼梯间由现有的四层增加至五层;
④单体南北两侧增减阳台、空调板。
综上所述,由于户型的变更,砌体中会伴随产生少数承重墙体的拆除、增加。
二、抗震措施鉴定
(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四角、楼梯间斜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错层部位的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过四层、7度不**过三层和8度不**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均设有构造柱
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地震分组:*二组,反应谱特征周期取0.9s;
场地类别:Ⅳ类;
抗震鉴定分类:B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
抗震等级: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一、验算结果
(1)主要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计算结果
采用PKPM对房屋的主要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主要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见表9.5:
从计算结果可知,该房屋*1层和*3层的较小刚度比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的规定,故判断该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2)主要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结果
综上所述,抗震鉴定结果表明,在考虑17年版即将实行的改造方案情况下,房屋构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均不满足不满足B类建筑抗震鉴定的要求,应采取加固措施。
二、抗震承载力验算
验算条件
本次验算在实际检测数据的基础上,考虑17版即将实施的改造方案,采用PKPM软件,建立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房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示意图详见图9.1;
材料强度取值:
混凝土: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照94版设计图纸中取值,一~二层混凝土为C30、三~技术层混凝土为C25,四层以上为C20。
钢筋:HPB235级钢筋强度设计值,210N/mm2。
HRB335级钢筋强度设计值,300N/mm2。
房屋检测鉴定之房屋抗震鉴定详解
房屋检测鉴定认为,房屋抗震鉴定主要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主要适用范围:未抗震设防或设防等级低于现行规定的房屋,尤其是保护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改建加层工程。
同时在下列情况下,现有建筑应进行抗震鉴定:
1、接近或**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2、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
3、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4、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房屋抗震鉴定
房屋建造过程中、停工续建时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层、插层、扩建,或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房屋改建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内容包括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对原结构体系和构造进行鉴定、按改建结构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综合评估改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建方案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改建方案优化措施和原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房屋改建抗震鉴定一般须依据现行抗震设计标准。
1、检测项目
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2、适用范围
未抗震设防或设防等级低于现行规定的房屋,尤其是保护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改建加层工程。
3、检测内容及过程
1)主要检测参数有:
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
2)非现场检测项目有:
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
3)检测过程:
1、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补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2、全面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3、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等抗震措施,复核抗震承载力。
4、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5、一般房屋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抗震鉴定方法分为两级。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房屋抗震能力综合评价。
对于大型复杂钢结构体系可进行原位非破坏性实荷检验,直接检验结构性能。结构性能的实荷检验可按本标准附录H的规定进行。加荷系数和判定原则可按附录H.2 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有疑义时,可进行原型或足尺模型荷载试验。试验应委托具有足够设备能力的专门机构进行。试验前应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件的选取或制作、加载装置、测点布置和测试仪器、加载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等。试验方案可按附录H制定,并应在试验前经过有关各方的同意。
对于大型重要和新型钢结构体系,宜进行实际结构动力测试,确定结构自振周期等动力参数。结构动力测试宜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钢结构杆件的应力,可根据实际条件选用电阻应变仪或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测。
钢管混凝土结构与构件质量或性能的检测。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原材料、钢管焊接质量与构件的连接、钢管中混凝土的强度与缺陷以及尺寸与偏差等项工作。具体实施的检测工作或检测项目应根据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齿连接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压杆端面和齿槽承压面加工平整程度,用直尺检测;压杆轴线与齿槽承压面垂直度,用直角尺量测;
(2)齿槽深度,用尺量测,允许偏差±2mm;偏差为实测深度与设计图纸要求深度的差值;
(3)支座节点齿的受剪面长度和受剪面裂缝,对照设计图纸用尺量,长度负偏差不应**过10mm;当受剪面存在裂缝时,应对其承载力进行核算;
(4)抵承面缝隙,用尺量或裂缝塞尺量测,抵承面局部缝隙的宽度不应大于1mm且不应有
穿透构件截面宽度的缝隙;当局部缝隙不满自要求时,应核查齿槽承压面和压杆端部是否存在局部破损现象;当齿槽承压面与压杆端部完全脱开(全截面存在缝隙),应进行结构杆件受力状态的检测与分析;
(5)保险螺栓或其他措施的设置,螺栓孔等附近是否存在裂缝;
(6)压杆轴线与承压构件轴线的偏差,用尺量。
一、螺栓连接或钉连接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螺栓和钉的数量与直径;直径可用游标卡尺量测;
(2)被连接构件的厚度,用尺量测;
(3)螺栓或钉的间距,用尺量测;
(4)螺栓孔处木材的裂缝、虫蛀和腐朽情况、,裂缝用塞尺、裂缝探针和尺量测;
(5)螺栓、变形、松动、锈蚀情况,观察或用卡尺量测。
木结构构件损伤的检测可分为木材腐朽、虫蛀、裂缝、灾害影响和金属件的锈蚀等项目;木结构的变形可分为节点位移、连接松弛变形、构件挠度、侧向弯曲矢高、屋架出平面变形、屋架支撑系统的稳定状态和木楼面系统的振动等。
木结构构件虫蛀的检测,可根据构件附近是否有木屑等进行初步判定,可通过锤击的方法确定虫蛀的范围,可用电钻打孔用内窥镜或探针测定虫蛀的深度。
当发现木结构构件出现虫蛀现象时,宜对构件的防虫措施进行检测。
木材腐朽的的检测,可用尺量测腐朽的范围,腐朽深度可用除去腐朽层的方法量测。
二、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
一般规定
1、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6.1节“一般规定”的相关条文,对该房屋进行外观及内在质量的评定结果如表9.1所示。
2、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3、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无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4、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5、填充墙与梁连接位置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6、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
7、未发现混凝土梁、柱等构件有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